石城懷古
石城古岸頭,一望思悠悠。
幾許六朝事,不禁江水流。
——唐末宋初·劉洞
??? 據(jù)史料記載,劉洞世居建陽,少游學入廬山,師事陳貺學詩,精究其術。
??? 貺卒,而洞猶居二十年。長五言詩,后主立,以詩百余篇,因左右獻之。后主素聞其名,喜而覽之,其首篇乃《石城懷古》詩云:“石城古岸頭,一望思悠悠。幾許六朝事,不禁江水流。”后主掩卷,為之改容,遂不復讀其余者。洞羈旅二年,俟召對,不報,遂南還廬陵。與同門夏寶松相善。為唱和儔侶。
??? 那么劉洞詩中的石城在哪里?據(jù)清咸豐《黔江縣志》載:石城故縣,在縣東北三十里,有紹慶(南宋)時碑記,字畫漫漶,今名縣壩,即石城舊址也。是隋開皇五年(585)置石城縣的遺址。
??? 3月末,艷陽高照,詩路黔江采訪組走進石城故地,站在位于如今黔江區(qū)舟白街道縣壩社區(qū)的石城古遺址老街之上,閉上眼睛,仿佛就能看見千年前曾經(jīng)的繁華。
??? 石城古岸梨花開
??? 走過架在阿蓬江與段溪河交匯處的石城大橋,再往前行數(shù)百米,便到了石城。說它是城,其實僅僅是一個所轄面積3萬平方米的地方。人們習慣上把這里,叫縣壩。
??? 如今的石城街上,唯一還算完整的古民居,唯有“喬家大院”。當天73歲的黃學雨老人,熱情地給大家當起了導游。他說想要見證石城當年的繁華,唯有一個去處,那便是曾經(jīng)的碼頭,即劉洞詩中的石城古岸。
??? 老石城的碼頭,有三個:段溪河處的碼頭,專供人的往來,漲水時,以船為渡,平常以木浮橋代渡;南門處是華家巷子碼頭;北邊是譚家巷子碼頭。遺憾的是南邊的兩個碼頭,已難尋蹤影。
??? 譚家巷子碼頭在老城的最北端,臨近老石橋。譚家巷子碼頭隔阿蓬江很近??上镒拥氖菀阎匦滦掭荨2贿^,那些留下的被腳踏過的痕跡,依然有跡可循。如今,巷子的一邊已經(jīng)修起了小洋樓,一邊的石塊,歷經(jīng)了千年風雨,或許是因為曾被無數(shù)雙手撫摸過,很是光滑。
??? 古岸邊的梨花開得正艷,一如在村子里歡快奔跑的孩子,朝氣蓬勃,這讓早已蕭索的石城有了一絲別樣的生氣。
黃學雨老人講述石城的歷史
??? 多少煙云漸消散
??? 相傳李后主讀了劉洞的《石城懷古》后,唏噓不已,許是想起了后唐的處境,覺得前塵往事都如江水一樣一去不復返。然而從石城潺潺流過的阿蓬江,帶走了多少前朝事,有的在歷史的煙云中逐漸消散,有的卻經(jīng)過了時間的洗禮得以沉淀,并被后人所銘記。
??? 如今73歲的黃學雨老人,打小就沒有離開過石城,雖然在外的子女多次提出接他去城里住,可他終究是舍不得離開,便和老伴長期住在了石城這個生他養(yǎng)他的地方。據(jù)他介紹,縣壩因是黔江古縣城所在地而得名。這里曾是趕集的場所,因此又被稱為縣壩場。它坐落在阿蓬江邊,背靠觀音山,距阿蓬江河岸三四十米,這里一度很繁華。
??? 相傳以前每逢趕集天,街上行人摩肩接踵,人們都不用自己走路,完全是被行人擠著前行,從下街到了上街。一條只有數(shù)百米長的老街,每次趕集卻要賣出去70多頭豬的肉。
殘破的古老民居
??? 遺憾的是千年繁華轉眼終究是南柯一夢,如今走在石城的街上,找不到一點 “縣城” 的繁華印象,記者感覺到的是一種清冷。走在街上,很不容易遇上一個行人,民居也大多關門插鎖。據(jù)說自1986年之后,這里便沒有了集市,街道也就跟著冷清了。
??? 半壁古墻千年事
??? 據(jù)相關資料記載,石城遺址先后出土過從漢代至唐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銅器、網(wǎng)墜、石碓、碗、盤、杯、碟、罐、壺、硯、磚、瓦、鐵器、動物牙齒等歷史遺物及殘片 100多件,還發(fā)現(xiàn)了 1 個清代灰坑和 8 個清代晚期建筑遺址,包括袋狀灰坑、南城門、石拱橋、街巷、碼頭、萬壽宮、申家院子、乾元宮、王家院子、龍王廟等。
??? 然而在采訪中,我們沒能看到萬壽宮、乾元宮、龍王廟等遺址,只看見街頭巷尾堆放著刻有各種圖案的石墩。唯有一堵有1000多年歷史的殘缺的古老城墻,相傳是曾經(jīng)的縣衙所在地。如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垮塌的木柱木板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,滿地青磚殘瓦。殘留的一壁衙門墻,已被藤蔓和野花掩蓋。
??? 隨時都會倒塌的半壁千年磚墻、古老而不知名的野花藤蔓,以及在風中搖搖欲墜的古民居。一切的一切,無不在訴說著曾經(jīng)的千年繁華已成歷史。
??? 不禁江水流記憶
??? 據(jù)史料記載,石城古遺址,西晉初(265–280年)曾是涪陵郡治、丹興縣治所在地,距今1753年,而從它誕生之初,阿蓬江便從這里奔流而過,見證著它的興起、繁榮,直到?jīng)]落。
??? 石城雖已遠去,但它留存了近1800年的“黔江記憶”,是黔江歷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。當日,在眾多村民的熱情帶領下,我們得已沿著石城的街道和阿蓬江的沿岸走了一遭:聽著申家出舉人,周家有個國公,以及這里數(shù)十戶人家卻有著十幾種姓的種種故事。一幅幅石城曾經(jīng)的輪廓在腦海里逐漸清晰,或許詩人劉洞當時面對這潺潺的阿蓬江水,也是一樣的心態(tài),再多的繁華又如何?就像曾經(jīng)的大唐盛世,不也成為了歷史嗎?江水一去不復返,六朝故事也成了往日云煙。
??? 關于石城的種種,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故事還沒說完,也有太多太多的遺憾無法彌補,其間種種采訪組將在以后的“詩路黔江”中,為大家一一展開。
(記者 田丹 譚鵬 文/圖 特約審稿人 何澤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