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詩路黔江】望望石城路 桃李向我開

  由重慶之黔江

??? 妻兒寄渝州,而我何所之,望望石城路,水險而山危,買棹下巴渝,兩岸花雨滋,桃李向我開,云山向我依,長江波浪急,解纜舟如飛……天涯慰孤影,每眺夕陽時,雖云行役遠,相興舒襟期。

  ——清·王爾鑒

??? 清乾隆二十二年(1757)巴知縣王爾鑒謫任黔江知縣,這位耗費十載編撰出《巴縣志》、評定出“巴渝十二景”的進士,面對仕途低谷,不以為意,孤身一人赴黔江上任,并寫下《由重慶之黔江》:“妻兒寄渝州,而我何所之,望望石城路,水險而山危,買棹下巴渝,兩岸花雨滋,桃李向我開,云山向我依,長江波浪急,解纜舟如飛……天涯慰孤影,每眺夕陽時,雖云行役遠,相興舒襟期。”表達了一種樂觀豁達的心情。

??? 關于王爾鑒的生平,在之前的“詩路黔江”報道中,我們曾詳細介紹過。那么,王爾鑒與黔江石城又有著怎樣的緣分?近日,詩路黔江采訪組,前往舟白老石城,一探究竟!

喬賢超講述石城往事

??? 石城路漫漫

??? 古石城,靜靜地躺在深山中,昔日的繁華在歲月里幾乎消失殆盡。只有面臨風化的斑駁墻垣、精致雕花,和遠道而來的追古者,依稀訴說著這里最后的榮耀。

??? 當地村民喬賢超說,詩里的故事,還得從公元1757年說起,那時的黔江,交通不便,向來被世人視為邊境小縣,那時候也許王爾鑒自己也沒想到,在巴縣任知縣的他會被調到更偏遠的黔江任職。知道石城偏遠,道路難行,不愿家人受苦,他把妻兒安排好之后,一個人踏上了前往黔江的旅程。要想了解王爾鑒詩中“望望石城路,水險而山?!?,還得到另一遺址無慈城。

??? 據史料記載,隋開皇五年(585年)黔江置石城縣,唐武德元年(618年)石城縣改屬黔州,其縣治移無慈城,即今縣壩老鷹關。貞觀四年(630年)縣治遷今城東街道。那么當時為什么要把縣治移至無慈城呢?這與無慈城易守難攻的地勢是分不開的。

去往無慈城的石板路

??? 水險而山危

??? 無慈城?無慈城位于舟白街道路東社區(qū)7組馬寶佛和8組癩子山之間的平壩上,現存有古城墻、石門斗等遺跡。

??? 于是,采訪組一行從阿蓬江邊民居旁一條小路上山。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古道沿著山勢延伸開來,大概是走的人少了,這條石板路淹沒在荒草里。

??? 步行約半小時后,我們到達了無慈城腳下。90歲高齡的李清香,就住在無慈城下。據她介紹,無慈城城門兩邊的石崖高高隆起,唯有一條石板路可以進城。在冷兵器時代,這里易守難攻,可以說是“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?!?/p>

??? 稍事休息,采訪組繼續(xù)上行。在城墻旁邊,我們找到了村民所說的石門斗,如酒杯般大小,深3厘米左右。

石門斗遺跡

  云山向我依

??? 無慈城城門,當地人習慣上稱老鷹關,意為鷹也難過此關。也有人稱之為陳塘關,說這里是封神榜中托塔天王李靖曾經駐守的地方,而當時的九灣河水,一直淹到無慈城下不遠處。因此石板路就從當時的九灣河邊開始修筑。

??? 不過,古時黔江歷來為中原統治者經營西南地區(qū)的重要軍事要沖,因此無論是在土司制度時期還是在改土歸流后,這里都是軍事重鎮(zhèn)。老鷹關,或許就是其中之一。

??? 雖然王爾鑒感嘆到石城的路艱辛而又悠遠,但一路的風景卻在詩人的筆下增添了幾許艷麗的色彩。正值晚春,采訪組一行人沿著阿蓬江邊的靠山公路前行,得以一睹石城周圍的風景。百花齊放,偶有一葉小舟蕩漾在碧波的阿蓬江上,驚起一行白鷺。山間白霧繚繞,若是行船江上,別有一番風情,這不正是詩人筆下“兩岸花雨滋,桃李向我開,云山向我依”的真實寫照嗎?

??? 古時黔江一帶,山高路遠,溪深澗險,條件艱苦,自唐宋時期即為朝廷罪愆貶謫官員之地,這些官吏來到黔江寫景抒情,托物言志,留下了不少贊揚黔江山水雄奇俊美的名篇。如唐代詩人杜甫的“離別不堪無限意,艱危深仗濟時才。黔陽信使應稀少,莫怪頻頻勸酒杯?!庇秩缢纬娙它S庭堅被貶黔中一帶途中所寫的“黔南此去無多遠,想在夕陽猿嘯間?!?/p>

  (記者 田丹 譚鵬 文/圖 特約審稿人 何澤祿)

編輯:編輯1
    網絡新聞部:023-79310379 廣告聯系:13983562888 技術:023-79310379
    網絡新聞部QQ 250602167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 廣告聯系QQ:37771497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 技術QQ:9663649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
    武陵傳媒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郵編:409099 Copyright ? 2004-2017 wldsb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渝ICP備11002633號-1  《互聯網出版物許可證》(證件號:新出網證[渝]字013號) 重慶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:232016003

渝公網安備 50011402500016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