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八渡
武溪多野涉,
一日四十八。
入水人脛寒,
登崖馬蹄滑。
——明·黃德水
歷史上的武溪原指今湖南瀘溪縣武水。源出古丈縣、吉首市界之武山,東至瀘溪縣治入沅江。一說東漢、魏、晉、南北朝武陵五溪之一。兩岸悉盤瓠種落武溪蠻所居。不過從詩里我們可以看出,這里的武溪應(yīng)該與“五溪”相通,因為在今天的武陵山境內(nèi)確實有一個地方叫做四十八渡。
遺憾的是因為年代久遠(yuǎn),關(guān)于詩人黃德水的生平我們已無從可考,只知道他是明朝年間的朝廷高官。曾與同僚吳琯一起編撰了《唐詩紀(jì)》,對后世影響深遠(yuǎn)。
近日,詩路黔江采訪組走訪了詩人筆下的武溪與四十八渡,帶你了解一段詩人眼里“登崖馬蹄滑”的武陵風(fēng)光。
“武溪”謂“五溪”之一?
“五溪”是中國歷史上對湘黔川鄂邊境地區(qū)一個特定地理單元的稱謂,得名于古武陵郡內(nèi)沅水中上游的五條溪。對“五溪”最早作出解釋的,是后魏麗道元所著《水經(jīng)注》:“武陵有五溪,謂雄溪、滿溪、無(武)溪、酉溪、辰溪”?!端螘费赜眠@一說法。由此可見武溪是“五溪”的一部分。
黃庭堅雕塑
據(jù)相關(guān)史料記載,漢高祖五年(前202年),在這一年里,項羽自殺于烏江;漢王即皇帝位,都洛陽;封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、越王無諸為閩越王。此時,在原秦黔中郡故地設(shè)置了武陵郡。是故武陵郡為黔中故地。
五溪本土的大學(xué)士五溪山人在他的相關(guān)論文中指出,五溪地區(qū)應(yīng)大至包括湖南的沅陵、永順、桑植、張家界、古丈、龍山、保靖、花垣、吉首、瀘溪、辰溪、麻陽、鳳凰、溆浦、中方、芷江、新晃、洪江、會同、靖州、通道、城步、綏寧、洞口、隆回,湖北的鶴峰、來鳳、咸豐、宜恩,重慶的黔江、酉陽,秀山,貴州的松桃、銅仁、鎮(zhèn)遠(yuǎn)、江口、石阡、黎平、黃平、錦屏、玉屏、天柱、三穗、岑鞏、凱里、臺江、劍河、雷山,廣西的三江、龍勝等五十余縣市。這與漢代的武陵郡相比,除北面不及外,其余基本上保持一致。
古黔中古道
詩人筆下的武溪因與四十八渡相關(guān),因此說這里的武溪便是今天的黔江是完全說得過去的。眾所周知武陵地區(qū),在古代山高林密、溝壑縱橫、人煙稀少,到處是懸崖絕壁,通行異常困難。詩人用一句“武溪多野涉”寫出了過武溪需要涉水徒步行走艱難。
一日四十八
四十八渡水這個名字從何而來?翻閱了大量資料后,我們在《蜀中名勝記·黔江縣》中找到了相關(guān)記載:四十八渡水在黔江縣治西二十里,發(fā)源冊山,因其溪水折流四十八灣,夾于兩山之間而得名。
其實四十八渡水的名字從何而來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詩人黃德水里的四十八渡水確實指的就是冊山河。古時的黔江一帶山高路遠(yuǎn),水道更是艱險,相關(guān)史料記載說,黔江縣四十八渡水灘磧鱗比 ,舟楫不通,短短八個字把四十八渡水路崎嶇難以通行的特點描寫得淋漓盡致。
因為“詩路黔江”采訪工作的需要,我曾前后三次走過四十八渡的一段河流。結(jié)合當(dāng)?shù)乩先岁惤B忠的說法,最終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四十八渡指的有可能是這條河的灣太多,短短的兩公里路,竟然轉(zhuǎn)了七八個灣。山繞著水,水繞著山,因此一日淌過四十八個灣的河水并不是夸大其詞。
登崖馬蹄滑
或許詩人黃德水能遇見像四十八渡水這樣道阻且長、群山巍峨的地方,在他的生平里是極為罕見的。然而一路繁花盛開,美景撩人又讓詩人想要征服這個地方,因此才入水一路走了下去。然而武陵山的溪水灘急、灣險又豈是那么好過的?
萬里黔中
透過陽光的余輝,我仿佛看見詩人的身影在時光中漸漸清晰起來,那一日的四十八渡云淡風(fēng)輕,詩人挽起褲管涉水而行。雖然溪水有些寒冷,然而兩岸的青山蒼翠怡人,林間雀鳥無數(shù),鳥叫聲百轉(zhuǎn)千回,腳下魚兒不時輕輕從腳背滑過。藍(lán)天、白云、青山、碧水這看似有限的風(fēng)光,使天地?zé)ㄈ灰恍?,這樣的美景讓詩人突破難行的路途,選擇了涉水一路前行。也許他最終還是找到了四十八渡水的源頭。
據(jù)了解,四十八渡水發(fā)源于今天的武陵仙山境內(nèi),而武陵仙山山峰綿亙十余公里,山勢峻峭,奇峰兀立,危崖深谷,云纏霧鎖。其主峰羽人山,更是長年云霧繚繞,除了飛鳥,人難以攀到山頂。著名詩人黃庭堅曾這樣描述古黔中境內(nèi)的山路之險“撐崖拄谷蝮蛇愁,入箐攀天猿掉頭”。這與詩人筆下的“登崖馬蹄滑”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(記者 田丹譚鵬 文/圖 特約審稿人 何澤祿)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