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詩路黔江】因過石城先訪戴 棹歌應是木蘭舟

酬和杜侍御

花時曾省杜陵游,

聞下書帷不舉頭。

因過石城先訪戴,

欲朝金闕暫依劉。

征帆夜轉鸕鶿穴,

騁騎春辭鸛雀樓。

正把新詩望南浦,

棹歌應是木蘭舟。

  ——唐朝·許渾

  許渾:唐代詩人。字用晦,一作仲晦。潤州丹陽(今屬江蘇)人。生卒年不詳。大和六年(832)進士。任當涂、太平縣令。大中三年(849),為監(jiān)察御史,“抱疾不任朝謁,堅乞東歸”(《烏絲闌詩自序》),居潤州丁卯村舍。后復起為潤州司馬。歷虞部員外郎,睦、郢二州刺史,世稱許郢州。晚年退居丁卯村舍,輯綴詩作,因名《丁卯集》。

曾經的石城

  這是一首寫給友人的詩,從許多資料我們發(fā)現許渾的詩中有好幾首都是寫給這位杜侍御的。近日,“詩路黔江”采訪組一行以詩為線,了解一段古石城的過往。

  因過石城先訪戴

  “因過石城先訪戴,欲朝金闕暫依劉?!鼻硟鹊睦鲜牵挥诎⑴罱c段溪河交匯處的一級臺地,從隋開皇5年(585)建治至今,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。從詩中我們可以得知,詩人因為路過石城這個地方便要先去拜訪在石城的朋友。

  遺憾的是關于杜侍御的生平我們無從可考,他是否曾在石城為官另當別論,但唐玄宗天寶元年(742),當時的石城縣更名為黔江縣,“黔江”之名沿用至今。

殘存的千年城墻

  石城留存了近1800年的“黔江記憶”,是黔江歷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。當日,采訪組在當地村民喬賢超的熱情帶領下,沿著石城的街道和阿蓬江的沿岸走了一遭:聽著申家出舉人,周家有個國公,以及這里數十戶人家卻有著十幾種姓的種種故事。一幅幅石城曾經的輪廓在腦海里逐漸清晰。這樣的石城有著太多太多故事,也有著太多風景吸引著人們,難怪詩人路過石城這個地方,要到這里走一遭,或許在拜訪朋友之余,更多的是為了一睹石城這個神秘的地方。

鸕鶿穴

  征帆夜轉鸕鶿穴

  石城因水而興也因水而衰,黔江的母親河阿蓬江自它誕生之初便從這里奔涌而過,時光帶走了曾經的記憶,但這些記憶卻在當地人的口口相傳中得以流下點滴珍貴的過往。

  老石城的碼頭如今仍然還有些許古老的痕跡可尋,喬賢超說這些碼頭即見證了石城曾經的繁華,也是這個地方水運歷史的唯一殘留。老石城的碼頭,有三個:段溪河處的碼頭,專供人的往來,漲水時,以船為渡,平常以木浮橋代渡;南門處是華家巷子碼頭;北邊是譚家巷子碼頭。遺憾的是南邊的兩個碼頭,已難尋蹤影。

 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,每到傍晚,大量的帆船便從阿蓬江的遠處慢慢駛來,客人們石城歇上一晚,第二天又跟著船下濯水、酉陽。這一切我們再無法親眼目睹,然而詩人筆下的“鸕鶿穴”卻仍然還存在。譚家巷子的碼頭邊有一幢古民居歷經了數百年風雨之后,已經有些搖搖欲墜,房子的旁邊有一個小水塘,雖然當天艷陽高照,但幾只鸕鶿卻在水塘里歡快的嬉戲。它們大概并不知道這水塘也是歷史的饋贈吧。

岸邊小舟

  棹歌應是木蘭舟

  沿著石城古岸一路前行,伴隨著當地老人滄桑的回憶,石城曾經唱不完的繁華,道不盡的滄桑便都從時光中向我們走來。夏日的江面在陽光下熠熠生輝,偶有魚兒探出水面,貪婪的呼吸著新鮮空氣,幾葉輕舟蕩漾在碧波的阿蓬江上,伴隨著船主人嘹亮的山歌聲,驚起一行白鷺。遠處山間白霧繚繞,若是行船江上,別有一番風情。

  地老人黃學雨用這樣樸實的話語來介紹他記憶里的石城,相傳以前每逢趕集天,石城街上行人摩肩接踵,人們都不用自己走路,完全是被行人擠著前行,從下街到了上街。一條只有數百米長的老街,每次趕集卻要賣出去70多頭豬的肉。直到天黑仍然到處人頭攢動,街上茶館、客棧、柴市一應俱全。

  曾經的石城是熱鬧的,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,這里趕集的地方搬到如今的舟白街上,這里才結束了它喧囂的歷史,得已安靜的陷入沉睡中。

石城全景

  譚家巷子的碼頭上,一葉輕舟停泊在岸邊,或許因為太久么有使用,船面有些生銹,頑皮的孩子在岸邊光著腳丫子玩水,歡快的笑聲讓靜靜躺在深山里的老石城,多了幾分生機勃勃。

  一千多年的那天,詩人是否也曾這樣,乘一葉輕舟,從遠古走來,慢慢走進了石城。從而發(fā)出了“正把新詩望南浦,棹歌應是木蘭舟”的感慨。

  (記者 田丹 譚鵬 文/圖 特約審稿人 何澤祿)

編輯:編輯1
    網絡新聞部:023-79310379 廣告聯系:13983562888 技術:023-79310379
    網絡新聞部QQ 250602167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 廣告聯系QQ:37771497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 技術QQ:9663649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
    武陵傳媒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郵編:409099 Copyright ? 2004-2017 wldsb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渝ICP備11002633號-1  《互聯網出版物許可證》(證件號:新出網證[渝]字013號) 重慶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:232016003

渝公網安備 50011402500016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