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梅佳
在脫貧攻堅這場硬戰(zhàn)中,全國各地實招硬招迭出、攻堅拔寨,幫扶數千萬貧困人口拔了“窮根”,過上了美好的新生活。但是在一些地方,仍有一些貧困戶或安于貧困,或依靠他人,成為扶貧路上最難啃的硬骨頭。
從近幾年脫貧攻堅的實踐來看,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,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,來自外部的投入都很大,對勤勞、上進、肯把握機會的大多數困難群眾來說,脫貧的難度被降至最低。但在部分地區(qū),這種優(yōu)厚的外部投入反倒助長了貧困戶等待觀望的心態(tài),他們認為,國家支持、干部幫扶是理所當然,由此,干部忙得“滿頭汗”、貧困群眾“旁邊看”的現象也并不鮮見。當然,問題不僅在于貧困戶本身,也有部分干部幫扶工作做得漂浮,只停留在簡單的給錢送物,而在調動貧困群眾積極性上做得不夠等原因。
解決精神匱乏比解決物質匱乏難,解決千百年來形成的落后觀念和習俗比解決貧窮難。脫貧攻堅千難萬難,最難的是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足。把貧困戶的積極性、主動性、創(chuàng)造性調動起來,激發(fā)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,是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的關鍵。
思想不脫貧,群眾難脫貧。激發(fā)內生動力的關鍵,首先要轉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。在扶貧路上,干部們應該把群眾思想建設擺在首位,大力開展“選樹脫貧先進典型人物”、“鄉(xiāng)風家風民風建設”、“文化扶貧”等活動,加強農民思想技能的培訓學習,引導貧困群眾增強脫貧信心,激發(fā)內生動力,樹立自力更生、脫貧光榮的理念和志向,逐漸接受健康文明生活方式,逐漸具備一定生產就業(yè)技能,憑借自身努力增加收入,改變貧困落后面貌,實現由“要我脫貧”到“我要脫貧”的轉變。
事業(yè)的成敗,關鍵在人。激發(fā)脫貧內生動力,要有一支好的帶頭隊伍。一方面需要扶貧干部發(fā)揮先鋒模范作用,既當扶貧的指揮員、又當戰(zhàn)斗員,將扶貧好政策、致富好點子送到貧困戶手中,點對點、戶對戶,開展精準幫扶。另一方面需要農民產業(yè)帶頭人,他們可以是合作社負責人、家庭農場經營者、種養(yǎng)大戶、科技示范戶或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的農民工,通過培訓成為組織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力量,凝聚群眾的“內生動力”,帶領群眾斬斷“窮根”。
最后,激發(fā)脫貧內生動力,還要抓住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,實打實地做,循序漸進地推,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。要了解貧困群眾關心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,了解他們真正需要什么,從而結合地區(qū)實際切實加以解決,特別是要因地制宜地為老百姓規(guī)劃發(fā)展路徑,宜農則農、宜林則林,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,最大限度發(fā)揮政策的杠桿作用,讓大家心往一處想、勁往一出使,真正形成人人皆愿為、人人皆可為、人人皆能為的強大力量,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最終的勝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