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斌與妻子收工回家。
天邊剛露出魚肚白,位于八面山下的一座民房,裊裊炊煙升騰到房頂上空,與夏日的晨霧交融一起。房屋后面一大片紅薯地里,一個頭戴草帽的男子在鋤草。
鋤草的男子名叫杜斌,年過五旬,肢體四級殘疾。屋內(nèi)生火煮飯的是杜斌的妻子況秀珍,視力三級殘疾,她一邊煮早飯,一邊準備欄圈里11頭大小豬仔的食料。
杜斌在喂豬。
“不忙點不得行,家里有兩個大學生?!倍疟罅⒅z頭說完話后,埋頭繼續(xù)鋤草。他要趁早晨涼快多干一會活,到中午就熱得受不了,這是杜斌養(yǎng)成早起的原因之一。
起得比太陽早,睡得比月亮晚。在黔江區(qū)城東街道高澗社區(qū),周圍的鄰居也習慣用這句話來形容杜斌夫婦的勤勞。身殘志堅,不等不靠,利用城郊結(jié)合優(yōu)勢,憑著勤勞的雙手種蔬菜、玉米,飼養(yǎng)生豬等,讓這個因病、因?qū)W、因殘導致貧困的家庭走上了致富路。
眼前的杜斌,身高大約1.5米,他背部的殘疾是小時從高處摔倒,沒及時到醫(yī)院治療導致?,F(xiàn)在他右邊背部比左邊要高出3厘米左右,不能背東西,在收割時只能用肩挑30至40公斤。況秀珍視力差,她只能做一些粗活,田地里農(nóng)作物幼苗除草她干不了。每遇挖紅薯、掰苞谷、打谷子這些重活,況秀珍就是“主力”。所以,涉及育苗、除草、碎豬草等細活就由杜斌干。
杜斌還患有高血壓、高血脂和冠心病,因長年服藥和送兩個學生讀書,僅靠一年賣的蔬菜錢遠遠不夠家庭開銷。后來解決了一家人的低保,家里開始有了好轉(zhuǎn)。
杜斌與妻子在西紅柿地除草。
2015年,當?shù)卣鲑Y3萬元為杜斌家的3間舊木房,實施危房改造,在外從事建筑的鄰居也捐款2萬元,建起120平方米的水泥板房,自己花2萬多元對室內(nèi)外進行簡單裝修。
一家人吃住有了保障,杜斌與妻子商量在家里找點增收的門路。
“以前我屋蔬菜種得多,天天都要弄到城里去賣?!倍疟笳f,一年到頭把往返的車費除開,也就幾千塊錢的收入,人也累得不行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杜斌覺得老種蔬菜人又累,收入低,他慢慢改變增收方式,多種農(nóng)作物多養(yǎng)豬賣。
杜斌家種的水稻長勢喜人。
10畝旱地、3畝水稻,欄圈里喂養(yǎng)11頭大小豬,是杜斌夫婦一年忙活的目標,也是他們一年的希望。
放棄蔬菜種植,從事養(yǎng)殖業(yè),杜斌首先想到的喂1頭母豬,不用再去花錢買豬崽,多余的豬崽還可以賣錢。
“喂豬的飼料自己種,母豬自己養(yǎng),就是人要辛苦些。”杜斌說,這就是用勞動力來轉(zhuǎn)換成錢。最近3年,他靠自繁自養(yǎng)的模式,去年出欄肥豬12頭,加上賣小豬的收入將近5萬元。
豬養(yǎng)多了,一年要消耗很多飼料,地里種植的農(nóng)作物遠遠不夠喂,在青黃兩不接的時候,杜斌還要從外面買苞谷喂豬。
“沒錢買苞谷了,你就鬧一聲,不能讓豬餓著!”駐村第一書記何建軍,是杜斌家的???。他說,像這樣自立、自強的家庭,怎么也要幫他一把。如需要擴建養(yǎng)殖場,駐村工作隊可以幫他申請無息貸款,讓他把養(yǎng)殖規(guī)模壯大。
駐村工作隊人員了解杜斌的養(yǎng)豬情況。
(記者 李詩素 文/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