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圖說新聞】踏尋歷史足跡 感悟崢嶸歲月

川湘一貫石刻

11月8日,黔江區(qū)阿蓬江鎮(zhèn)舉辦了重走“川鹽古道·川湘公路”活動。由阿蓬江鎮(zhèn)政府全體職工、鎮(zhèn)級各部門及群眾組成了100余人的隊伍,分成四個小組,沿途了解“川鹽古道·川湘公路”在阿蓬江境內留下的人文故事,感悟先輩們在當時惡劣的環(huán)境中,不懼艱難險阻的奮斗精神,讓紅色基因在干部群眾中薪火相傳,始終牢記初心使命,繼承和發(fā)揚老一輩艱苦奮斗的精神,走好新時代長征路。

走過最原始的一段川湘公路

據(jù)介紹,川湘公路全程1256公里,始建于1935年,1937年初全線竣工通車。這條公路在當時四川省境內的里程達698公里,起于今重慶市綦江區(qū)的雷神店,經綦江、南川、涪陵、武隆、彭水、黔江、酉陽、秀山等區(qū)縣入湘境的花垣縣茶洞鎮(zhèn),止于湖南省瀘溪縣的三角坪。在抗戰(zhàn)時期,川湘公路是通向西南大后方的唯一通道,當時大批國際援華物資從廣西北部灣運到戰(zhàn)時的軍政中心重慶。在民族危亡緊要關頭,川湘公路是承載著偉大歷史使命的生命通道,也是抗戰(zhàn)時期川鹽、川糧濟湘的主要運輸通道。

固北關遺址

解放后,川湘公路修建改造為國道319線。在黔江段從黔彭邊界石碑牌入境,經原西泡、工農、石會、冊山、聯(lián)合鎮(zhèn)、正陽、馮家、濯水、犁彎、兩河口等集鎮(zhèn),至黔酉邊界火石坳出境,全程130公里,僅在阿蓬江鎮(zhèn)境內長達40余公里。

走過接龍橋

川鹽古道,是一條人工運輸食鹽的古鹽棧道。從郁山鎮(zhèn)鹽場出發(fā)后,經原石塔鋪、黔江縣城、河口場、濯河壩、犁彎、兩河口,然后運抵酉陽縣城。

川鹽古道在阿蓬江境內長達近50公里,道路全為石板鋪砌,寬度在50至100厘米左右,石板路上至今能看到當年鹽客留下的打杵印和草鞋印。自唐宋時期起,這條古鹽道曾承載起酉秀黔彭地區(qū)、川鄂湘黔之間的商貿和文化交流。

游客在老鹽客驛站打卡

川鹽古道和川湘公路,在阿蓬江鎮(zhèn)境內有保留下來的石刻和歷史建筑較多。有光緒二十一年酉陽知州趙藩巡視北防,來到當時兩河集鎮(zhèn)附近的固北關口,親自題寫的“巖疆鎖鑰” 四個大字;光緒三十三年黔南王良鼎游覽太平洞時,在進洞門左側約5米高的石壁上,寫下“奇境天開”四個大字,并在洞壁寫下42字游記;在太平洞進門的石壁上有“風雅絕倫”四個大字;在阿蓬江境內的火石坳,路旁約8米高的巖壁上有 “川湘一貫”四個大字。

太平洞石碾盤

沿途還有保存完好的清代修建的接龍橋、烏楊橋、江南提督段琨祖墓、商周刀背田遺址、固北關遺址、太平洞人類生活遺址、鹽客驛站和清代所建的童家大院。更為奇觀的是童家大院后面的山王廟遺址附近,用條石砌成的兩道石拱寨門,有著“一夫當關、萬夫莫開”之勢。這些歷史古跡,現(xiàn)已成為阿蓬江鎮(zhèn)農文旅融合發(fā)展的重要基石。

在川湘公路段合影

“今天參加阿蓬江鎮(zhèn)政府舉辦的重走‘川鹽古道·川湘公路’活動,看到懸崖峭壁上修建的公路,蜿蜒在崇山峻嶺之中崎嶇的古鹽道,也讓我看到了老一輩人的頑強拼搏精神?!庇慰统桃艺嬲f,這次活動使他深受啟發(fā),今后要更加努力工作,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。

在山王廟石拱門合影

該鎮(zhèn)相關負責人說,川鹽古道、川湘公路在阿蓬江境內長約40公里,基本保存完好。我們這次舉辦的重走“川鹽古道·川湘公路”活動,一方面是教育廣大干部職工發(fā)揚老一輩艱苦奮斗的精神,另一方面是想通過群眾網絡媒體宣傳,讓更多的游客來到阿蓬江鎮(zhèn),踏尋歷史足跡,感悟崢嶸歲月,推動阿蓬江鎮(zhèn)農文旅融合發(fā)展。

(記者 李詩素 文/圖)

編輯:
    網絡新聞部:023-79310379 廣告聯(lián)系:13983562888 技術:023-79310379
    網絡新聞部QQ 250602167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 廣告聯(lián)系QQ:37771497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 技術QQ:9663649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
    武陵傳媒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郵編:409099 Copyright ? 2004-2017 wldsb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渝ICP備11002633號-1  《互聯(lián)網出版物許可證》(證件號:新出網證[渝]字013號) 重慶市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:232016003

渝公網安備 50011402500016號